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荆轲刺秦王是怎样叙述的?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2-24 11:14:54

  荆轲刺秦王是历的一件感人的事情,令人感动的是荆轲面临危难的临危不惧,以及他的忠肝义胆,就像上次我们讲述的那个小故事一样,豫让为了报恩不惜较后一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一种怎样的凛冽气节。这一次的小编给各位伙伴讲述的是司马迁《史记》中描写的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经过,这个故事我们的熟悉,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些经典佳句来感受当时的场景。

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荆轲刺秦王是怎样叙述的?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

  古代的刺客中,较有名的恐怕非荆轲莫属了。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具体情节,或许你就不那么清楚了。继豫让之后,我们将详细讲述荆轲刺秦的前后经过,希望你能更加了解“刺客”这个职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

  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兵灭了韩国。第二年又攻破赵国防线,占领了赵都邯郸,赵王投降。

  不久,秦王又派兵攻燕,燕太子丹为了挽救危亡,四处访求刺客,想去刺杀秦王。

  隐士田光向太子丹分享了智勇双全的荆轲。太子丹见荆轲气字轩昂,举动不凡,对他十分敬重。

  向荆轲倾诉道:“现在秦王为人贪婪,不占尽天下的土地,是不会罢休的。

  我们燕国弱小,没有办法抵挡秦国的进攻,其他又不敢联合起来抵抗秦国,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派遣勇士去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我们乘机劫持他。如果能够成功,迫使他归还侵占各国的全部土地,实在不行的话,就杀了他。

  到时候秦国大乱,其他各国联合起来能够打败秦国。不知道先生您能不能帮我的忙?”

  荆轲想了一会儿,觉得任务重大,便回答:“我的才能不够,恐怕不能胜任这样的重任。”太子丹听到荆轲拒绝,便对着他磕头,请求荆轲不要推托。

  荆轲推辞不过,答应下来。荆轲说:“要想接近秦王,需要要有充足的理由取得他的信任。

  其一,是把燕国较富饶的督亢一带献给他;其二,如今樊於[wū]期将军在燕国避难,而秦王正在悬赏捉拿他,如果能献上樊於期的头,秦王会很高兴地接见。”

  太子丹说:“督亢[gāng]地图好办,但樊将军是因为信任我才到我这里来,我绝不忍心加害于他。请先生另想主意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就秘密地去见樊於期,向他说起谋刺秦王的计划,并说了自己的想法。

  樊於期说:“只要杀了秦王,帮我报了仇,我死了也值得!”说完拔剑自刎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荆轲想等自己的好友前来,一起动身。太子丹担心夜长梦多,说:“我手下有位勇士,叫秦舞阳,让他当你的助手吧。”荆轲勉强同意了。

  出发的那天,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荆轲送行。

  一行人来到易水岸边,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子唱歌,悲凉无比,太子丹和宾客们都泪流满面。

  荆轲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接着又唱出悲壮慷慨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怒目圆睁,怒发冲冠。唱完,荆轲便登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今天的金句是宾客们送别荆轲时的歌曲,意思是: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写视死如归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更加烘托出荆轲勇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福利小链接

  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雪夜访戴”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下一篇:《史记》中关于豫让的讲述是怎样的?古代的刺客是否和我们今天理解的一样?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