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闺怨》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首诗该怎样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1-12 16:47:15

  闺怨词的情感都是孤苦寂寥的,这也是我们在赏析这一类的诗词的时候,一个基本的立足点。今天我们来赏析王昌龄的这首《闺怨》,这是一首和以往的诗词的表达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点的古诗,我们重点去赏析的是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这也是这首诗的较亮眼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学习其中的艺术手法。

王昌龄的《闺怨》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首诗该怎样赏析?

  古人写闺怨之作,大抵逃不过“哀怨缠绵”这四个字,往往在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孤苦凄楚的氛围,从而奠定全文深沉忧郁的情感基调。比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开篇即刻画出一个独守空房的闺中女子所呈现出百无聊赖之态。

  而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则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由外到内、由下到上,步步深入,层层挖掘,通过捕捉闺中女子登楼前后心情的微妙变化,表达了女子对青春易逝、夫婿难见的哀怨与悔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悲、喜、欢、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闺中少妇,纵使独守空房,也不知愁为何物。趁着这好韶光,女子精心打扮,盛装登楼,要将这旖旎春光慢慢看遍。离愁尚浅,春光正好,没有什么能比此刻登楼游春,更令闺中少妇心旷神怡的事情了。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子登楼远望,满城春色尽收眼底。春风荡漾,女子忽然看到路边杨柳依依,想起了曾经折柳送别的夫婿,刹那之间自己的满心欢喜却被一腔幽怨所取代。悔不当初啊,倘若不让夫君去觅取封侯,此刻良人在侧,良辰美景就不会被辜负,年华也不曾被虚掷了。从游春到“怨春”,从不知愁到“悔觅侯”,闺中少妇登楼前后的情感变化,在诗人王昌龄的刻画下,自然而微妙。闺中少妇当初的不知愁,有新婚不久、离愁尚浅的缘故,更有对初唐“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所抱有的浪漫幻想。

  当初与夫君折柳送别,闺中少妇认为通过征战边塞来建功立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正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单纯的少妇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闺阁之中,守住自己的岁月静好,静待自己的夫君他日凯旋而归。

  可一个“忽”字,将闺中少妇堆积已久的思念,一下子奔涌出来。杨柳依依,春意盎然,无端勾起了自己的悲欢离愁。悔不当初,为什么要让夫君到遥远的边塞去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又能如何,如今这锦瑟年华,吾谁与共呢?

  在诗人的层层演绎下,闺中少妇的离愁与悔恨,一层层展示出来。从不知愁为何物而“凝妆”登楼的一派天真,到忽见杨柳春色而悔不当初的幽怨哀叹,将闺中寂寞相思之苦的传递,更显深沉蕴藉。寥寥数语,诗人就将刹那间心绪的转变刻画得深情婉转,令人遐想。总之,诗人王昌龄运用登楼前后心情变化的鲜明对比和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将闺中少妇的寂寞相思之苦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尤其“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既写出了闺中少妇游春而生离愁的哀怨之情,又暗含了青春易逝、年华虚度的岁月蹉跎之感,同时暗含初唐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后“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的时不我待之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初一的学生成绩突然直线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家长该怎样分析并辅助? 下一篇:伊顿教育初中各科线上一对一辅导如何收费?适合哪些学生?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