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说的是怎样的事情?孔子是如何教导他的?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7-07 11:29:01

  谨慎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众所周知,的事情只有适可而止才是较好的,过火或者不足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季文子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告诉人们的是在做事情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意图。但是孔子在听了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之后,教导他的是两次即可,这是为什么呢?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说的是怎样的事情?孔子是如何教导他的?

  儒家思想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思想,一切以合适为较高目标!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脱颖而出,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主流思想,我认为较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理性主义的,他把人生的较高境界和较高追求放在现实的世界,而不是寻求所谓的越的彼岸的世界。如果说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的较高价值的话,那么中庸思想就是儒家的方法论。儒家的中庸思想来自于中庸这本书,书中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说较伟大的高明的境界,就是奉行中庸之道。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思想又来自于哪里?

  中庸之道的思想来自于论语。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过犹不及的方法论。意思是说,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取舍和出处,都要奉行过犹不及的原则。一件事情你做的过了头不行,你做的不到位也不行,我们做人做事,就是要寻找那个不偏不倚的较中心的点,这样才是较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过孔子认为,这种事情极为难得,很不容易达到,只有那些拥有较高的道德和智慧的人,才能达到。所以我们说,来源于孔子的过犹不及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儒家人生方法论中的较高境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孔子很喜欢的人,说他是个君子。但是季文子大概有犹豫不决的毛病,做一件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虽然说是这样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但是也影响了决策的效率。按照孔子的过犹不及的观点,这就是过头了,这样很不好。所以,孔子说,这样是不行的,你不能一件事情很多次的思考犹豫不决,两次就可以了。

  另外,在论语中,孔子也多次提出并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说季文子犹豫不决,他就会教育他要坚定果断起来,而子路是个李逵式的冲动的勇猛的人物,孔子就经常批评他,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然后再去行动。

  在论语中,有一段对话,很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个对话首先是勇猛莽撞的弟子子路提出来的。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大概是问一件事,说有一些东西,我一听到你,我就要马上去做起来吗?孔子担心子路又是五马三刀地去闯祸了,就回答了下面的话:

  子路问孔子: "听到鼓励的话就干起来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很聪明,但是做事有一点犹豫不决,大概和季文子一样,属于犹豫不决的人。所以孔子就告诉他:

  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不明白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孔子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回答,就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孔子的回答,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过犹不及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

  孔子说:"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另外,在如何践行仁的问题上孔子同样如此。

  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的了。因为颜回悟性高道德高,一听到就明白,就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司马牛比较笨,孔子估计说了司马牛也未必能懂,干脆就极为简单地提出要求,你司马牛照着做就行。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迟钝。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

  因此,“三思而后行”虽然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但是大可不必事事都是如此,合理的利用“三思而后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修炼。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中华民国共有几位总统?历史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下一篇:“七七事变”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七七事变”简介!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