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是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的?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6-24 13:38:16

  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都是末代的亡国之君,所以说两人在很多的地方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词作的爱好者,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的深厚的,也流传下来多的传世佳作。在后世的评价中,也会有人经常将这两人相互进行比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国维先生是如何评价这两人的词作的。看看他们的一些个性和不同点都是怎样在诗词中体现的。

王国维是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的?

  “词至李后主,则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

  以上是王国维对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的评价。(宋徽宗赵佶沉迷道教,因此这里称宋道君皇帝)他提及宋徽宗很少,对李后主的词作成就偏爱得明显,全是夸赞之笔。

  李煜和赵佶是经常会被拿来比较的两个君主,他们人生经历的相似之处很多:一个是南唐亡国之君,一个亲手葬送了北宋王朝;都是精通诗词音律书画,达到了在当世无人匹敌的高度;治国能力都广受诟病……

  但其实,作为一国统治者,他们有颇大的差别。

  李煜从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诗词对他的熏陶是骨子里的,他本无心政治只想做个富贵王爷,无奈被推上了帝王之位。李煜有着温暖纯良的性情,当政期间,他爱民如子,轻徭薄赋,重视人才选拔。只想偏安一隅,维持一方的安稳,却抵不住时局的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一路开疆拓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无奈忧虑之际,沉浸于诗词音律中便成了他逃避的方式。当然他的治国能力确实也算平庸。如果身处无战乱的年代,或许能博得一个仁君的美名,可惜当时是五代乱世。

  宋人的铁蹄踏上了易碎的江南,倾刹间江南国破,李煜永远阔别了他的“三千里地河山”,被俘至汴京。从此故国只有在梦中才能回望。

  国破之后,李煜的词作风格产生了彻底的转变,“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成就了他文学上的高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问君能有苦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诸多,千古传唱。这其中蕴藏的,是无比真挚纯粹又疼痛的情感。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是的,凭着一腔真性情,他不用多阅世自能成就一番高度,改变了往后词坛发展的形势。虽然这一切只是无心之举。

  再来说宋徽宗赵佶。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文人艺术家,他的成就是无可睥睨的,无论是传世的书画作品,诗词作品,还是至今无数人描摹的瘦金体,都足矣令人倾倒折服。可是他更重要的身份是皇帝,掌控着整个汉民族的命运。在他的统治下,成功的倾覆了一个王朝,这是多么大的罪恶?!

  赵佶统治期间,完全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自己的天地,宠信蔡京、梁师成、童贯等奸臣;花石纲事件,加重了江南百姓的疾苦;劳民伤财建造艮岳;海上之盟连金灭辽,结果失去辽国作为屏障,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宋徽宗也是性情真挚之人,只是他根本不知民之疾苦,完全没有国之君主的担当。如果不是他的肆意破坏,北宋也不至于这么灭亡。

  靖康二年,在无尽的屈辱中北宋国破,徽钦二帝及后宫、宗亲、大臣数千人被俘北上。宋徽宗这时的心情也是无尽的追悔吧。由此,他的人生开启了荣华富贵后的千万般苦难,野蛮的金人不会因为他曾是皇帝而对他有一丝怜悯。较后孤苦至死,尸身也无人知是何处。

  《燕山亭》就是北上途中所作。词作伤感哀叹,令人唏嘘。

  另有一首《题燕山僧寺壁》,也能表达他彼时时的心情: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故国悲凉玉殿秋。

  (“九叶”指的北宋君主传承了九代)

  可后悔已是无用。

  或许这就是王国维对李后主、宋徽宗二人之评价的原因之一二。他们的艺术成就并无高下,性情也都相似,只是作为国君,李煜曾尽力过,赵佶也曾耽误过。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陶渊明的《饮酒》代表了诗歌怎样的形式?“组诗”的特点有哪些? 下一篇:《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是如何从细节“一叶知秋”的?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